演出状态:演出结束
票面价格:--
2019-08-28 周三 19:15
以现场为准
219丹麦皇家青年弦乐团上海音乐会,将于8月28日在上海张江戏剧谷演出,届时喜爱音乐会的朋友,一定要到现场聆听,不容错过的美妙旋律定让你流连忘返。
乐团介绍
丹麦皇家青年弦乐团(DKDM STRINGS)介绍
丹麦皇家青年弦乐团(DKDM STRINGS)成立于1867年,是由直属于丹麦女皇的皇家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核心成员组件的独立乐团。乐团隶属于丹麦女皇玛格丽特二世,是丹麦以及北欧地区最大、最古老的、也是充满活力的弦乐团之一。
皇家青年弦乐团的曲目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丹麦皇室的很多演出都由青年弦乐团举行。乐团风格非常广泛,涉及早期音乐、新音乐、当代音乐以及古典浪漫音乐和未来音乐。
乐团拥有高水平的演奏家,特别是拥有北欧地区优秀的演奏家,他们是乐团的核心。在丹麦皇室和所有成员共同的支持和努力下,乐团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会,并与丹麦皇家剧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等众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团体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
距今有着150余年的历史的丹麦皇家青年弦乐团,作为传承正统的欧洲音乐体系的皇家乐团。历任总监都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其中包括乐团的创始人尼尔斯·威尔海姆·加德和世界著名作曲家卡尔·尼尔森。
乐团现任艺术总监由世界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副院长Tim Frederiksen担任艺术总监。挪威中提琴家,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Lars Tomter和丹麦首位华人小提琴独奏家张可函联合担任音乐总监。丹麦女皇玛格丽特二世作为乐团的荣誉总监。
演出曲目
1.维瓦尔第小提琴第四把协奏曲
独奏小提琴4 第一小提琴4 第二小提琴3 中提琴3 大提琴3 低音提琴1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首
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2.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首
小提琴3 中提琴3 大提琴3 低音提琴1
该组曲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手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当时已经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乐曲共六首,其中第三首和第六首属于乐队协奏曲 ,第一首、第二首、第四首、第五首属于大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管弦乐作品登峰造极之作。
这六首大协奏曲是巴赫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杰作,也是他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被后人称为是所有合奏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协奏曲 的典范。这个时期正是巴赫创作的顶峰,作品丰富而优秀。在这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练技巧展开动机,而除了创造纯粹的欢愉之外,并无其它任何意图。巴赫动员了当时所有可能的乐器编制,同时更借助了巧妙的乐思 应用。
六首协奏曲的风格迥异,不仅乐器组合彼此不同,而且协奏方式也各异。第一、三首中没有独奏乐器组显现,协奏关系表现为在乐队分与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内交响乐的风格。第二首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的四重协奏曲,高音小号和第一协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现代的乐队中是很难听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两支长笛的三重协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第六首是两把中提琴的二重奏,风格规矩典雅,这首作品至今是中提琴的著名重奏曲目。
3.卡尔尼尔森组曲
第一小提琴6 第二小提琴5 中提琴3 大提琴3 低音提琴1
尼尔森的作品对丹麦甚至整个北欧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丹麦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丹麦100克朗纸币上就有他的头像。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戏剧性,还体现出或辛辣幽默、或深沉多思、或粗犷豪放、或轻松活泼的音乐个性。其代表作是六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1890-1892)表现出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风格的影响;《第二交响曲》(亦称《四种气质》交响曲,1901-1902)的四个乐章分别表现古希腊思想家所表述的四种人性:急躁(胆汁质)、恬静(粘液质)、忧郁(抑郁质)和乐观(多血质); 《第三交响曲》(亦称《开阔交响曲》,1910-1911)则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主旨在于描述人性对外在环境的乐观态度;《第四交响曲》 (亦称《不灭交响曲》,1914-1916)虽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仍洋溢着活力,标题意指人类生命力如同永恒般延续;《第五交响曲》(1921-1922)没有标题,只有两个乐章,曲中更有一段指示小鼓可即兴发挥的片段; 《第六交响曲》(亦称《纯朴交响曲》,1924-1925)从现代感鲜明的特质又回到了古典与现代均衡的洗练风格;此曲开头使用钟琴演奏重复音,此元素后来亦被肖斯塔科维奇借用在他的第15号交响曲中。
另他还写了两部歌剧《扫罗和大卫》(1898-1901) 和《假面舞会》(1904-1906),这两部歌剧风行丹麦全国,受到热烈欢迎。他创作的歌曲形式简洁、形象鲜明,具有一种古道热肠般的情谊。其他作品还有:《管乐五重奏》(1922)、《长笛协奏曲》(1926)、《单簧管协奏曲》(1928)、为单簧管、大管、圆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徒劳小夜曲》Serenata Invano (1914)等,以及管风琴、钢琴音乐、以及众多的合唱、歌曲集。其著名的钢琴作品有:《五首作品》Op.3 (1890)、《交响组曲》Op.8 (1894)、《恰空舞曲》Op.32 (1916)、《主题与变奏曲》Op.40 (1917)等。
下半场: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第一提琴5 第二提琴5 中提琴4 大提琴3 低音提琴1
柴可夫斯基这部《弦乐小夜曲》,创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Konstantin Albrecht)。该作品最初起草时,作者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这部作品于1882年在莫斯科首演。并立即得到他从前的老师安东尼.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喜(包括他的批评者),使得该作品在管弦乐作品中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作品共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附有标题:
第一乐章,小奏鸣曲式的小品(Pezzo in forma di Sonatina)C大调,6/8拍子。 序奏采用行板,第一主题庄重有力,充满内在活力。该主题不断重复,流畅而委婉,旋律起伏较大,色彩沉郁而略含哀怨。为了划分前后两个段落,作曲家特别作了一个停顿(01:50)后,转入活泼的第二主题(中庸的快板)。在这里,小提琴与大提琴“一唱一合”,欢快的跳跃,与第一主题沉闷气氛形成强烈对比。最后的尾声与序奏主题一样(08:29),回到行板结构。
第二乐章,圆舞曲(Walzer),G大调,中速3/4拍子。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经典圆舞曲。主题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 你会不禁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中圆舞曲场面。该乐章用复三段式写成。第一大段的音乐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一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波状起伏的旋律线和
旋转舞的律动,对于圆舞曲是有典型意义的。第一大段分三个小段落,开始部分直入主题,热情奔放;第二小段(00:36),抒情流畅;第三小段(00:57)是第一小段的反复,但增加了新的流动声部,其中包含着一个跳荡的节奏型。以这个节奏型为基础,第二大段(01:58)的音乐重复第一大段主题旋律加以变化。 第三大段(02:50)是仍然是重复第一大段主题的变化反复,最后加上一个尾声,音乐由强而弱,渐渐消失。
第三乐章,悲歌(Elegie)。采用突出中间部分的三部曲式,D大调,速度稍慢,3/4拍子。主题以合唱的和声织体形式写成,滞缓的旋律,充满哀婉如歌的情绪。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味。这个乐章,充分体现老柴捕捉旋律的天赋和精妙配器技巧的天分,乐曲中充满着纤巧的音色。有人甚至惊讶,这个同性恋者怎么有能写出如此细腻又充满魔力的音乐。
第四乐章, 终曲,俄罗斯主题(Finale- Tema Russo)。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为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行板,也就是步行的速度。序奏承接了第三乐章(悲歌)的调性和气氛演绎一个俄罗斯民歌《在牧场上》的旋律, 由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来表现这个抒情而略带忧伤的曲调。 从主部开始(01:47),变成了快板。第一主题采用一首俄罗斯民歌《在绿色的苹果树下》。 (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连续变奏了三次。(变奏就是变化反复)每次变奏的时候,刚才的旋律移到不同的音区和不同的乐器上演奏。)第二主题(02:20)不是真正的民歌,但也具有一些民歌的风格。第二主题的结构是三段式,第二主题旋律在三个阶段中变化反复发展,充满极为细腻流畅舒展的诗意。接着是奏鸣曲式的展开部(03:03)。在展开部中,先发展第一主题,再把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发展(03:29开始),然后再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发展第一主题。所谓模仿复调,就是一个旋律先由一件乐器演奏 出来,然后隔开一定的距离,先后由第二件乐器和第三件乐器 依次模仿这个旋律。(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在C大调上,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上)。到了再现部(04:55),两个主题都在C大调上出现,并且增加了一个结束部,也就是补充第二主题的部分。最后是尾声,雄健有力的尾声,以强烈的音响先后变化(06:33)再现了引子(第一乐章)的主题和第一主题,也就是两个民歌主题,全曲在节日欢 庆一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2019丹麦皇家青年弦乐团上海音乐会,本次演出为给各位观众朋友营造一个良好的欣赏音乐会的环境,此次音乐会演出希望观众朋友能提前抵达剧院,提早检票入场,避免迟到。迟到观众请在剧场入口处等待检票,以减少给其他观众朋友带来的不便和影响。
限购说明
每单限购4张
儿童购票说明
1.2米以上凭成人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
座位类型
请按门票对应位置,有序对号入座
退换政策
票品不支持退换。如无法正常观看,还请自行处理,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演出时长
活动时长以现场为准
入场时间
演出前约30分钟
禁止携带物品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寄存说明
无寄存处,请自行保管携带物品
主要演员(团体)
Siurua
高德地图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