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状态:演出结束
票面价格:--
2023-02-23 周四 19:45
以现场为准
音乐会《寻根大槐树》郑州站,数百年来,在中国的南方北方,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流传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流传在五洲大洋、他乡异国,祖辈相传,呼唤着游子归乡。
这里——山西省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你看,这一棵大槐树,“巨槐冲碧汉,一脉密分支”,多少人魂牵梦绕,多少鹳盘桓眷恋……
始于元朝末年天灾人祸的人口大减员,使得河南、河北、山东、皖北一带的土地上难觅人烟。山西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移的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明太祖实录》记载: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大力整治中原现状,将移民重地选在占当时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山西。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山西大槐树下共计移民18次,移出的居民分散至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姓氏涉及有812个之多。经过六百年的繁衍生息,辗转迁徙,大槐树移民的后裔遍及全球华人。
交响组曲《寻根大槐树》即以山西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依托,用七个乐章渐次展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史和今生。
在常规管弦乐基础上,本曲纳入山西晋南民间歌曲(秧歌类和小调类)、民间器乐、民间说唱等民间音乐元素,以展示洪洞县在明代人类集体迁徙中的历史画卷,并进一步表达民众的根脉观,突出体现中华血脉一家亲的主题思想。
【音乐会曲目单】
第一乐章《汾水之畔》
以《汾河流水哗啦啦》音乐旋律为本乐章创作素材,使观众与听众直接进入到汾河谷地的地理环境中,感觉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旋律,产生亲切感,再辅之以其它的音乐创作技法,快速营造山西风格的音乐氛围,思乡的情绪扑面而来。
第二乐章《槐荫之下》
洪洞民歌正式记录在册的不多,用洪洞的《放风筝》民歌(秧歌类)旋律作本乐章的主基调,近距离体现大槐树下人们生活的情境,表现地亲土亲人亲的祥和之气,节奏舒缓,略为抒情,使观众感受一片战乱时代难得的田园风光。亦与下一乐章“折槐断枝”的忧伤形成悲喜的对比。
第三乐章《折槐断枝》
整体音乐的节奏开始变得凌乱,故事性加强:明代移民迁徙过程中,移民被限制了自由,官兵刀枪相逼着上路时,人们拽住大槐树不愿放手,官兵用棍棒驱赶不开,拔出刀剑砍断人们拽着的槐枝。刀剑无情,枝芽有意,人恋乡土,官兵们的无情之剑也砍不断人们的思乡情感。移民们回望槐树,手中的断槐,成了他们心目中家的信物。本乐章采用临汾民歌(小调类)《茉莉花》基本旋律。
第四乐章《迁徙思乡》
漫漫长路,晨夕转换,深受背井离乡之苦的山西移民,栉风沐雨,胝肩茧足,向南向东,一路走去。虽一步一回头,泪向心头流,但到了居住地后,眼看回乡无望,渐渐适应环境,安心耕作繁衍子孙。但是,祖宗牌位始终不丢,家乡情感始终不丢,他们牢记着自己出发的地方,一辈辈、一代代、一年年,向后代子孙讲述着家的方向,讲述着身体的特殊印记。本乐章采用晋南民歌(秧歌类)《五更鸟》的旋律,五个段落代表五个更次,重复变奏,如泣如诉,震人魂魄。
第五乐章《游子寻根》
在连续两个忧伤思乡的曲子之后,音乐的氛围进入到了几百年后游子寻根的情境当中,音乐一扫深沉的悲苦,各阶层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山西,用另一种心境感知黄土高原的厚重之气,当年的老槐树犹在,老鹳窝犹在,但回来的人已经变成它们不认识的后世子孙了。本乐章基本旋律采用洪洞县固有的曲艺音乐《洪洞书调》,用音乐变奏的方法,表现时代巨大之变迁。
洪洞书调唱腔属板腔体,基本曲调为上下两句结构,由当地的民间小调发展而成。后来衍生出平板、慢板、紧板、踏板等板式和“哭腔”、“喜腔”等特色唱腔,伴奏乐器除了三弦,还有扬琴、四胡和单扇镲等。
第六乐章《祭祖大典》
洪洞县的威风锣鼓,是临汾威风锣鼓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宏大,鼓点密集,既能够将大槐树家乡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又能够以举世无双的气场,迎候四海归来的华人,还能够以震撼人心的气势,形成最高的祭典仪式与礼节。锣鼓与民族管弦乐的结合,将推出特色鲜明的《小茴香》《西河滩》《四马投唐》《风搅雪》等洪洞县威风锣鼓的鼓点,更把本乐曲弘扬“根祖文化”的理念推向了艺术的极致。
第七乐章《老鹳绕槐》(民歌乐曲)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每年清明时节,大槐树祭祖园内人声、鸟声鼎沸,人们在园内看到,在大槐树和其他树木上,枝头落满小鸟,它们聚集一起,交颈偎依对话,仿佛在相互倾诉它们的思乡之情,有人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也是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每天傍晚飞来,凌晨时分向东向南方向飞去。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洪洞人民称它为“思乡鸟”。《霸王鞭》襄汾民歌(秧歌类)“…黑老鸹穿的一身黑…”仿佛在吟唱着:“祖先彷徨且踟蹰,移走他乡思故土。”
一点香火,一滴热泪,一片思乡之情,一个民族的寄托……
【山西省交响乐团】
山西省交响乐团组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团较早的乐团之一,2015年12月15日乐团改制成为了独立建制的职业交响乐团,是山西省唯一一支编制完整的职业交响乐团。乐团凝具了一批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承担着我省历年来新年音乐会,重大节日、重要庆典的演出任务,推动着山西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013年,山西省交响乐团推出音乐季,在乐团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016年乐团推出了国内唯一的一套以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为核心的音乐季,将贝多芬九部交响曲成功搬上舞台呈现给广大听众。
近年来,乐团委约作曲家徐振民创作交响组曲《山西随想》,作曲家王西麟创作交响组曲《太谷秧歌》、交响组曲《黄河壁画》,这几部作品的问世填补了我团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历史空白,也成为我团的立团之本。德国schott音乐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交响组曲《太谷秧歌》的总谱和分谱;北京库客音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录制了由本团演奏并享有知识产权的两部交响乐作品:交响组曲《太谷秧歌》和交响组曲《黄河壁画》,并在国内和欧洲同步发行。这两部作品同时入围了具有中国格莱美之称的“中国唱工委首届CMA唱片评奖”,交响组曲《黄河壁画》获得“最佳古典原创大奖”,委约作曲家周虹创作的《又说山西好风光》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作品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为乐团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财富。2021年委约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交响组曲《黄河》、作曲家董乐弦创作的大型交响组曲《百年历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乐团积极参加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十几年来足迹遍布全省机关、大中小学,不仅培养观众的艺术素养,更有助于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2016年乐团应国家文化部、外交部的邀请,成为第一支赴泰国参加“中国文化中心”组织的东南亚文化交流演出及“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交响乐团。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文化报、人民网、山西卫视以及泰国当地主流媒体都对山西省交响乐团的泰国之行给予报道和好评。
宋超
作曲家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作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唐建平教授。2007年开始,创作了大量各类型的作品,其体裁涉及声乐,器乐,交响以及音乐剧,其主要作品有:主要作品有:民乐重奏《雨霖铃》;管弦乐《在那遥远的地方》《采槟榔》;舞蹈音乐《剪鱼花》;交响合唱《信仰的力量》;歌曲《念念》、《山西好地方》、《湖畔听雨》;音乐剧《青天之端》等;其中,抗疫歌曲《把祖国放心间》,《燃烧吧,火焰》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山西文艺抗疫原创优秀作品奖;《一路有你》、《百年追梦》获山西省音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作品奖。
音乐会《寻根大槐树》郑州站,不见不散!
音乐会《寻根大槐树》郑州站,演出开始前请提前进场,演出前10分钟停止安检和检票,每票一人,对号入座,迟到观众请幕间在引导员引导下入场。演出期间请将手机等响闹装置置于静音状态,请勿随意走动,妨碍他人观看演出,请勿在通道内滞留,在场内大声喧哗。感谢您的支持。
限购说明
每单限购4张
儿童购票说明
1.1米以下(5周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座位类型
请按门票对应位置,有序对号入座
退换政策
票品不支持退换票。如无法正常观看,还请自行处理,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演出时长
90分钟左右
禁止携带物品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高德地图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