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911》是一部在上映后,便引发了争议和热议的影片,片中,导演以旁白讲述人的身份重现了“911事件”,他将新闻档案镜头、当前采访、电视和电影片段、摇滚和通俗音乐、剪接镜头等进行组合,带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那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剧情梗概
在演职员表前的十分钟镜头里,摩尔回顾了与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有关的震惊和混乱。最后一刻,在有利于共和党的佛罗里达州选举结果被指有争议的情况下,似乎胜券在握的阿尔·戈尔的总统职位被乔治·W布什夺走。进入白宫后,布什面临着“9-11”恐怖事件。
影片前一小时,摩尔集中揭示和突出各种不正当商业联系,以及新总统、总统家族和亲密政治盟友的个人不足。这里通过一连串新闻镜头、访谈和统计数据发出了对布什政府的强烈谴责,他们先是启动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最后又在2003年全面入侵伊拉克。影片余部讲述了战争突出了新骗子们以虚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9-11”事件的假想联系为借口,意欲推翻萨达姆·侯赛因而付出的政治和个人代价。
在很大程度上,《华氏911》没有采用不偏不倚地客观论述主题的方法:迈克尔·摩尔的论战策略众所周知,而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讲述2000年大选失败时,摩尔阴阳怪气的声音表露了世界各地开明派(戈尔一方--译注)感觉到的挫败。他把乔治·W.布什描绘成一个不择手段爬上总统宝座的半文盲乡巴佬,对他的鄙视一览无余。
摩尔采用了主观表现方式,其中包括他广为传播的恶作剧倾向,如在国会外用高音喇叭宣读《爱国法案》,徒劳地叫议员招收自己的子女去当兵,这些都是摩尔的拿手好戏。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使作为一个整体的纪录片运动又回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中心,无疑也使本片成为市计政府一方的眼中钉肉中刺,尽管它未能获得足够支持,从而未能如摩尔等众多人士希望那样地阻止布什连任。
它的两小时放映时间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入侵伊拉克之前和之后。如既往地,摩尔在片中频繁出现,既作为旁白讲述人,也在片中做滑稽表演。
摩尔这部电影还采用了众多技术,新闻档案镜头、当前采访、电视和电影片段、摇滚和通俗音乐、剪接镜头等共同构成了关于布什及其伙伴行为和阴谋的一幅“定罪”证据、理论和挑衅构成的拼贴画。电影刻薄地描绘了布什家族与沙特皇室的商业联系,而同样煽动性地对“9·11”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阐述促使观众相信,在布什总统领导下,与伊拉克的战争几乎不可避免,并且不管“9-11”事件和萨达姆政权的联系多么牵强附会甚至子虚乌有,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个借口。
丽拉是一个小镇军人家庭的母亲,儿子死在伊拉克,她因此改变了对总统和人侵合法性的看法。采取如此煽动性立场的纪录片中,一个危险无时不在:它们的立场等于是向持同样观念的人说教,同时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提供弹药,为此,摩尔应该受到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