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什寺
罗什寺

罗什寺

4.4分

【以罗什舌舍利塔闻名】

全年 8:00-18:00

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139号

暂无交通路线信息

导航

景点详情

罗什寺又称倒影塔,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所建造的。寺院内珍藏众多经典的佛经,也有众多的佛像,佛学氛围浓烈,有着十分强烈的文化气息。

鸠摩罗什寺,是后凉麟嘉元年(389年)后凉皇帝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是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鸠摩罗什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并留下遗嘱,死后将舌头葬于姑臧。409年鸠摩罗什逝世,凉州人民为纪念鸠摩罗什,在姑臧修建了罗什塔,并尊遗愿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

鸠摩罗什(344—409年),中文译名童寿,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他从小研究佛经,造诣很深,龟兹王奉为国师。每当罗什讲经,王公都常跪座侧,让罗什踩背而登,在西域诸国声望极高;386年,吕光东归,带鸠摩罗什到凉州。从此,鸠摩罗什就在凉州讲经,大兴佛教,客居达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翻译佛经。鸠摩罗什对佛经很有研究,又通晓汉语,所译经约七十多部、三百余卷,很多都流传后世,对佛教传播有深远的影响。

  现存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全以条形方砖砌成。从下起第三、五、八层均设门,顶部是葫芦形的铜质宝瓶,顶处上层东西各有小佛龛,龛内有佛像。巍然屹立的罗什寺塔,象征着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历史,也是15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开放时间

全年 8:00-18:00开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信息为准

实用攻略

必看贴士
鸠摩罗什的祖先是印度人,出身于相国之家,罗什于344年生于新疆库车。因他少时聪颖过人,被称为“鸠摩罗什”,意思是神童。7岁时当了和尚,12岁游历西域诸佛教国,以精于佛学闻名。吕光在383年破龟兹,征服了西域30余国,得鸠摩罗什和2万多峰骆驼,载着西域的珍宝、文物而归。386年,吕光回到凉州,建立了后凉国,定都姑藏。随这而来的鸠摩罗什就住在武威,讲经说法,传播佛教达十七八年之久。401年,姚苌之子后秦国王姚兴灭后凉国,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奉之如神。409年8月12日,罗什死于长安,享年70岁。相传,武威罗什寺塔是埋葬他不烂之舌之处。

武威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