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津口
街津口

街津口

3A 4.5分

【赫哲族聚居地,捕鱼为风俗】

佳木斯市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处

暂无交通路线信息

导航

景点详情

街津口, 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县境内,是赫哲族的聚居地,在这里可以进入当地村民的家中,体验特有的赫哲族民风习俗,因而让许多游客都非常感兴趣,前来这里游玩。

被誉为黑龙江的“边陲名胜”。每到5-10月旅游旺季。到这里观光的人可谓"人山人海。中俄边境的街津口是黑龙江畔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奇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等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街津口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旅游渔村。来到街津口渔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鱼,家家户户的住房东侧。都有一个鱼楼子。赫哲人“塌古通”。里面拉的是鱼坯子。腌的是鱼籽、鱼块。还有一缸缸的鱼毛(用锅炒干的鱼制食品)。屋前房后的木板围墙上。挂满了一块块闪光的绞丝网。

赫哲人过去穿的是鱼皮,吃的是鱼肉,住的是鱼皮围的撮罗(窝棚),直到现在人们仍旧爱吃“生鱼”,并用它来招待客人。婴儿刚出生,家里人用鲜美的鱼籽和杀生鱼招待乡亲,报告家庭繁衍兴旺的喜讯。孩子刚五六岁就开始学叉鱼、钓鱼。到了十几岁就跟父辈下江捕鱼了。姑娘出嫁。挑女婿的条件也离不开鱼。非得是捕鱼能手、削烤鱼杆的莫日不可。姑娘到婆家,坐的是鱼船彩车,穿的是鱼皮衣裤。亲人去世,亲友们带着鱼和酒吊唁,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让勤劳了一生的打鱼人死后也有鱼、酒陪伴,这是对九泉之下的人最好的告慰。

关予“街津口”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江边住着一个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撂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总是守在江边。天长日久。变成了石头。后人将江边老人站过的山叫街津口山。又叫老头山。老人住过的地方。起名叫街津口。因为这个村落坐落在莲花河入黑龙江的河口。美丽的传说,寄托了赫哲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注和憧憬。

开放时间

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信息为准

佳木斯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