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
【小说《红岩》的原型地】
全年 周二-周日 09:00-16:30
沙坪坝区壮志路治法三村63号
距观光巴士T003路白公馆站
导航
小说《红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里面对于监狱的描述,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而白公馆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型地。,来到这里能够真实感受到那段残酷的囚禁生活。
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鋕,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但是它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原防空洞被改为刑讯洞。
全年 周二-周日 09:00-16:30开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信息为准
1、该景点无优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