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分
【善卷洞国山碑】
全年 8:00-16:00
无锡市宜兴市涌金南路善卷洞风景区内
暂无交通路线信息
导航
善卷洞国山碑是我国的重点保护单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录地震的石碑。石碑上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十分具有历史意义。
国山碑位于善卷洞风景区内。被誉为“江南第一碑”。据县志记载:吴孙皓天玺元年,阳羡山忽裂十余丈,名曰石室,皓以为瑞兆,丞相撰碑记,遣司徒董朝前往封禅,名曰“国山碑”。此事距今已有1700多年,此碑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
《国山碑》形状微圆如鼓,东西两面阔,南北两面狭,高235厘米,最宽处周围323厘米。碑文四面环刻,东面10行,南面9行,西面14行,北面6行,共43行,满行25字,字由东北始,绕东南西三面再回于北,内容除了为孙皓歌功颂德之外,还罗列了麟、凤、龟、龙、青猊、白虎、丹鸾、嘉禾、甘露等一百多种瑞祥兆。书法上,其用笔意在秦篆汉隶之间,起笔苍劲,落笔圆浑,行笔圆转而体势方整,结体宽博而气势开张。
书法上,《国山碑》在文字的精神、结体上极似秦人的篆法,如第一行的“大”字,第三行的“光”字,第十一行的“秀”字,第十二行的“月”字、“璧”字、“流”字,第二十二行的“渊献行”三字等。在笔法上吸收了汉人的精神,虽在表现上纯古秀茂,但并不像《天发神谶碑》那样用笔怪异,而是较为传统,继承了汉碑碑额篆书的基本特征,起笔苍劲,落笔圆浑,行笔圆转而体势方整,结体宽博而气势开张。
全年 8:00-16:00开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