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督教沐恩堂
上海基督教沐恩堂 13张

上海基督教沐恩堂

4.7分

【红色哥特式建筑十分显眼】

周日7:00、9:00、14:00、19:00做四次礼拜,具体开放时间详见景区公示。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近汉口路)

距930路人民广场(福州路)站100m,步行

导航

景点详情

沐恩堂,位于西藏中路和汉口路的路口,就在人民广场的对面,是一座有着红色外墙的基督教堂,通常只有礼拜日的时候,才开放让大家进去看看,因此每当周日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信徒和游客,来到这里祈祷。

沐恩堂于1931年建成,原名慕尔堂,又名“慕乐堂”。教堂坐东朝西,是新哥特式风格,教堂的正中为大堂,大堂内可以容纳一千人。西南角有一座钟楼,十分显眼,毗邻有四层的附屋和附属学校。

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如今,塔楼顶部安装着五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光下分外夺目,成为人民广场的一大景观。

教堂由一位欧洲设计师设计,属于新哥特式风格,1931年建成。教堂为砖木结构,有宽大的门厅,中部是教堂的主体部分,总共能容纳1000人,其中正厅560人,楼座380人,唱诗班处6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斩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

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这里举行联合礼拜,并正式把它的名字定为“沐恩堂”。“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教堂一度由南京中学使用。1979年起恢复宗教活动,教堂归回基督教管理使用。1989年9月25日,沐恩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教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建筑设计,邬将建筑平面和造型设计得自由组合,外墙以凹凸红砖相拼,体现了他设计的特性。建筑群正中为大堂,三跨空间,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围有挑台,共设1000个座位。西南角有塔楼一座,毗邻有4层附屋和附属学校。外立面为深褐色面砖,墙角和窗框镶嵌隅石,显得古朴和神秘。

教堂建成后,被当时称为“建筑雄伟,居全国各堂之首”。1936年有位美国教徒捐款,在塔楼顶部安装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底座装了马达,可使闪亮的十字架四面转动,使教堂名气更大。

开放时间

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信息为准

上海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