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总有种声音,认为周杰伦与许多词曲包办的歌手相比,显得浅薄了一些。因为大多数歌词都是方文山黄俊郎等人写的,而他只作曲。
但这个看法其实是不对的。今天简单讲一下原因。其实周杰伦的作词水平,跟他的音乐成品一样,很有灵性。但作曲方面,由于他有丰富的乐理知识,且有足够多的积累(听的够多),所以表现出的永远是非常纯熟、圆融的。
而作词方面,则有上有下,有时候灵感够多,可以将文学性稍弱的方面加以平衡,如果只论作词,周杰伦称得上精品的作品也不少,包括但不限于:
《世界末日》
《晴天》
《半岛铁盒》
《黑色幽默》
《星晴》
《懦夫》
《屋顶》
《分裂》
《蜗牛》
《彩虹》
《失忆》(梁静茹演唱)
《自导自演》
《稻香》
《借口》
《哪里都是你》
《梯田》
下面我们仔细说说周杰伦的歌词到底好在哪里。
(1)情歌领域的突破
可以看出,周杰伦的作词擅长领域偏向于情歌。
因为情歌需要的共鸣感强烈,对词汇量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如《以父之名》、《东风破》这类文化色彩浓郁的歌词,不是他的创作舒适区。(其实我很想看看他写一首中国风歌词会什么样,也许也有惊喜)
而他的灵性,也在情歌的歌词创作中一览无余,经常出现一些非传统逻辑观念下的用词构造,却令人倍感共情:
如《彩虹》中的:时间是一种解药,也是我现在正服下的毒药。
这句话的逻辑十分跳跃,而且晦涩,前半句大家都理解,是代表着时间流逝,情感的创伤自然平复。而后半句则是另一种对时间的解读方式——在时间流逝的过程当中,情感所带来的痛苦一直存在。
许多作词者都会用很“入肉”的形容词来刻画失恋的心态,却极少有人能想到这一步,也是我看过的数千首歌词里较为特殊的。是一种在同一句话里,用静态动态两种形式定义时间的“顽童式创举”,就像是小孩子的想法里,经常会蹦出许多成年人打破头也想不到的比喻句一样,都十分精巧。因为大部分成年人的思维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固化,与小孩的视角会有所分别。而周杰伦难得的就是始终保有这种灵气,并将其代入了歌词的创作当中。
就如同《黑色幽默》一曲的立意一样,会一时间让你摸不着头脑,其实通读整篇《黑色幽默》的词,在立意上,会发现与林夕给苏永康写的《越吻越伤心》没什么不同。都是以男性视角讲述男女关系当中,女性变心所带来的情感变化,以及男方明知道对方心不在此,却还是尽量迎合的悲情窘境。但《越吻越伤心》好在具象,且及其生活化,用各种日常生活里出现的场景、事件来切入,信息量极密集,从而令听众产生共鸣。
而《黑色幽默》则是另辟蹊径,把女性这种“不爱却长期搁置”的爱情处理方式,用‘黑色幽默’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标记,加强了两人在一起的‘讽刺感’,按理说情侣的关系应当是互相爱慕,而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场面,在周杰伦看来,则可以用“黑色幽默”来形容。我想起初听这首歌的听众,多多少少会有些疑惑它的名字,但想通以后,自然会因此而觉得惊艳,在当初那个“我爱你你不爱我我好难过”的台式苦情歌长期屠榜的年代,有这样一首立意极新的情歌,实在是难得。
而诸如《晴天》、《星晴》这类具有极强校园气息的恋爱词作,也是周杰伦所擅长的方面。一个人的经历与他的创作路径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虽不全对,但至少表明了一个方向。
比如方文山在作词之前,当过兵,当过工人,在社会上打拼过多年。而周杰伦相对来说要顺遂得多,他的素人社会经历,实际仅限于校园时期加上给吴宗宪打工的初期。到了21岁已经靠处女作专辑《JAY》震惊华语乐坛,成为新天王,从此以后所听所见,都与寻常百姓有了很大分别。
所以周杰伦的爱情歌词里,校园心态颇浓,保持着一份较为干净的初心,或是将恋爱故事抛却社会性,集中于情感的表达。这是他的创作偏向,也算是一种可贵的艺术特色,因此,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仍能写出《等你下课》这样有浪漫初恋情怀的类校园歌曲,而丝毫不显得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