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表面是典型的极简主义作品,其实不乏动人情节,这不光体现在它的形式和题旨中,还体现在影片用银幕上的时空玩耍着一场精密的游戏的同时,所暗示出的全部情节之中。
本片是熟谙寓于所有电影之中的神秘与叙事的传统手法的实验电影,旨在永远改变观众与银幕画面的关系,迫使观众对多数电影奉为理所当然的过程和元素进行思考。
导演迈克尔·斯诺用一个镜头拍摄了整部影片,这个推拉镜头长达四十五分钟,它穿过一间宽敞的城市房屋的房间,聚焦于固定在远处墙面上的(光波)画面的细部。这是一部严谨精确的电影,它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影片迫使你关注物理空间和人类活动对最细微的元素带来的干扰。
片中甚至还有一场显而易见的谋杀:一名男子在骚乱期间经过,坠楼身亡,随后出现一名女子,她发现了尸体,拨打了电话,警车的到来预示着这场事件的影响不断扩散,但这出情节剧上演时,摄像机架设得太远,看不到刚刚上演的事件全景了。我们跟那堵墙贴得太紧了,透过画面,我们也许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以致无法理解所发生的事情。
尽管《波长》只有一个镜头,却并非一次拍竣的:在这趟穿越房间的旅程中,底片、色彩加工和光线变幻看似随意,实则经过人为设计;同时,配乐中的一段正弦波从最低音(每秒循环五十个周期)升至最高音(一万两千个周期),伴有披头士乐队(《永远的草莓园》一曲)富有讽刺意味的采样,在这段小情节剧中播放。像许多地下电影和实验电影一样,《波长》容易流于孤芳自赏或滥用智力,但它仍是一部富有活力、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