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派的科幻电影并不一定需要拍的像迈克尔·贝(MichaelBay)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1998)或者咪咪·莱德(Mimi Leder)的《天地大冲撞》(DeepImpact,1998)那么夸张。这部新西兰出品的世界末日恐怖片既没有大制作影片的卖相,也没有依赖如今已经无处不在的CGI技术来营造世界末日的感觉。成本约为一百万美元(1985年)的《寂静的地球》简直就是“如何在没有好莱坞级预算的情况下拍摄带感科幻片”的教学案例。
早上六点十二分,扎克·霍布森(Zac Hobson Lawrence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奥克兰的所有人都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没有尸体、没有遗留物,什么都没有。桌上还放着吃了一半的饭,飞机从天上掉了下来,水壶被烧干了。电话还能工作,但另一头没有人应答。扎克出发前往实验室,他在 那里进行着一个叫做“手电筒工程”的研究项目,引发"那种效应”的很可能就是这个项目(这个由美国领头的国际项目的目的就是建造一张覆盖全球的防护网)。
一开始,扎克很享受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的感觉一逍遥快活地挥霍着所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渐渐地,他开始由颓废、孤独而变得疯狂。正在此时他遇到了乔安妮(Joanne,Routledge饰),随后又遇到了阿皮(Api,Smith饰),证实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那种效应”而消失了。除此之外他们三个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三个人似乎都在灾变的时候死了,而他们的死亡正好拯救了他们:扎克因为了解到了手电筒工程的本质而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阿皮为了一个女人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打了一架,诸如此类。渐渐地,三个人又遇到了其他的幸存者,但和他们不同,这些人因为无法适应一个人的生活而又结束了自己的新生命。
扎克,这位电影中的首席科学家观察到另一次“效应”即将来临,因此三人计划炸毁手电筒工程的一个电网继电器好阻止“效应”的发生。就在扎克开着装满炸药的卡车冲进中继站时,第二次“效应”发生了。我们的主人公在恢复意识后发现自己正在一颗遥远行星的海滩上,这一暧昧的结局呼应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遗憾的是,以情节为导向的行为主导了影片的后半部分(从乔安妮和阿皮出场起),削弱了影片整体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