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典影片”这一标签,如今常被那些并未严肃对待各种亚文化的准独立电影或主流电影当作营销噱头来使用。但〈哈罗德与英德)是货真价实的邪典影片,它是过去担任编剧、富有导演天分的哈尔·艾箱比(HalAshby),和扮演怪异角色的重要演员德·库特(BudCort)与露丝·高登(RuthGordon)的强强联合。库特时年二十一岁,刚刚在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空中怪客>(Brewster McCloud,1970)一片中首次担任主角,扮演一个醉心于飞行的孩子。高登从前是剧本作家,时年七十六岁,在1960年代扮演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配角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她在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1968)一片中饰演的曼哈顿女巫,这一角色使她赢得了奥斯卡奖。在《哈罗德与莫德》一片中,两个角色之间殊为罕见的化学反应,令他们成为一对迷人、令人难忘的浪漫情侣,他们向老少配、性爱、死亡和幸福等禁忌发起了挑战。
也许最有趣之处在于,这场挑战并非针对传统的家长式社会摆出的、普普通通的反主流文化姿态,而是更为咄咄逼人地指向了当代的青春震荡。这一设定基本上颠覆了1960年代的观念:青春是富有活力、破除陈规陋俗的力量,年过三十的人不可避免地会身心僵化,而青春是破除这种僵化的反作用力。
在本片中,年轻富有的哈罗德形同行尸走肉,因为他无法摆脱对自己冷淡的母亲(Vivian Pickles饰)的心理依赖,他徒劳地试图用一系列好笑的假自杀行为,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只有在遇到年迈但活力旺盛、胆大妄为的莫德之后,他才有了活力。由此可见,哈罗德对生活的恐惧,其实是对长大成人和衰老的恐惧。另一方面,莫德并不怕死,她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一点是通过她胳膊上有数字文身这个一掠而过的镜头暗示出来的)。更确切地说,我们在片尾意识到,她渴望一死。
讽刺的是,这场奇怪的爱情故事,起源于他们醉心于出席葬礼这一嗜好,尽管原因不同,但出席葬礼会让他们两个人心神安宁。要归功于艾希比的是,他没有让这场恋爱沦为一段有着柏拉图式关系的伤感故事,让睿智老者为鲁莽小辈指点人生的迷津。相反,莫德才是莽撞的那一个,她肆意妄为地将各种想法付诸实施,其中甚至还包括偷车,勾引比自己小六十岁的男孩。他们的性关系是本片的重要内容,几位片中人对此表示反感,也许许多观众也有同感--就连那些自诩“思想解放的人,不免也会有此想法。埃里克·克里斯马斯(Eric Christmas)扮演的刻板牧师说,哈罗德青春年少之躯与莫德的老迈残躯性交,这一想法令我作呕”,令他想起巫术邪法,或是老妖吞噬年轻人的哥特恐怖片。但《哈罗德与莫德》成功地令我们摆脱了所有这些文化上的偏见。在最后一场戏中,莫德准备在八十岁生日那天死去,观众看到这里,如前所说的那种对于青春的片面看法,会被这样一种存在主义的觉悟所取代:最终正是死亡为生命赋予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