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爱德华·兹威克(Edward Zwick)的大多数电影作品,如《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2003)和《反抗军〉(Defiance,2008),都将镜头对准了受迫害的少数族裔,他们拒绝成为受害者,继而选择奋起反击。影片《光荣》则是兹威克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展现上述主题的作品。电影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最早由黑人士兵组成的马萨诸塞第54志愿步兵团英勇作战的故事,这些黑人为了争取自由,并在战场上证明自己,选择了浴血奋战。
电影改编自彼特·布哈德(Peter Burchard)的著作《一次英勇的冲锋》(One Gallant Rush)和林肯·克里斯汀(Lincoln Kirstein)的小说《戴上这顶桂冠》( Lay This Laurel),同时还从时任第54志愿步兵团指挥官的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的书信中汲取了灵感。饰演古尔德·肖的马修·布罗德里克(Matthew Broderick)通过出色的表演才华让该角色在资本家式的冷漠和发自肺腑的高尚平等观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通过自己的画外音旁述,观众了解到古尔德·肖在家信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他既为黑人部下们的英勇感到骄傲,又觉得自己对他们的生存困境不够了解。这样的剧情设置让这部电影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美国复杂的阶级和种族政治动向。
除了刻画了古尔德·肖的作战指挥才能外,《光荣》还对四位黑人士兵的作战经历进行了描述。在其中的一幕关键场景中,性情暴烈的黑人民族主义者特瑞普(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饰)因为被误解为开小差而错误地遭到鞭打。在鞭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的后背上早已布满了先前在被当作黑奴使唤时留下的伤疤。如此悲剧且充满丰富寓意的一幕相当于从黑人的角度解读了内战的内涵,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内战实质上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它是反抗北方联邦军体制化机械化的种族歧视的斗争;其次,它也是一场抗击南方奴隶主邦联军队的战争。
这部电影另一个令人称道的闪光之处在于对历史细节的重视,而摄影师弗雷迪·弗兰西斯(Freddie Francis)更是以自己精妙的摄影技巧真实再现了联邦军队的训练营、补给线和战前动员(他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影片以第54步兵团在瓦格纳堡垒展开正面进攻的场面告终,相比多数内战电影表现振奋人心的战斗场景的俗套做法,这部电影则为观众描绘了一出残酷血腥的战役,并以此来为这个特殊兵团为自由而奋战至死的精神大声喝彩。